本文作者:访客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访客 2025-08-31 14:10:42 1 抢沙发
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商业领域有着竞争关系,但最近阿里巴巴似乎向京东提供了某种支持或合作机会,这段摘要简短表达了阿里巴巴对京东的某种积极动作或合作态势。

文 | 山上,作者|薛星星,编辑|王彬

同样因为外卖补贴单季分部利润损失超百亿元,同样的单季总体净利润罕见双位数大幅度下滑,同样的增收不增利,外卖大战中最后一位披露季度业绩的阿里巴巴却收获了有别于前两家的股价大涨。昨日(8 月 29 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大涨 12.9%,创下今年 3 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一举突破 3200 亿美元。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阿里巴巴美股股价

8 月 29 日,阿里巴巴对外公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阿里巴巴营收 2476.52 亿元,同比增长 2%。剔除出售高鑫零售及银泰业务影响,当季阿里巴巴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 10%。

但受到外卖补贴大战影响,阿里当季经调整 EBITA 同比下降 14%至 388.44 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阿里当季净利润 335.1 亿元,同比下降 18%,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这还是在当季阿里巴巴智能云收入同比大涨 2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情况下。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阿里巴巴 25Q2 财报

和先行公布季度业绩的京东、美团相比,从财报中直观看出外卖补贴大战对于阿里的影响更加困难。

不只是因为阿里巴巴业务繁杂、基数更大——单季超百亿元的补贴投入能够让美团净利润下滑近九成、京东净利腰斩,但对于阿里整体来说不过是 18%的下滑——还在于阿里巴巴本季度重新调整财报统计口径,本地生活集团取消,饿了么及飞猪并入淘天集团组成新的中国电商集团。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阿里巴巴新的组织架构

在新的财报统计口径下,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当季收入同比增长 10%至 1400 亿元,包括淘宝闪购及饿了么的即时零售板块同比增长 12% 至 147.84 亿元,但分部经调整 EBITA 同比大降 21% 至 383.89 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 103.64 亿元。

考虑到阿里直至 7 月份整合饿了么之后才开始正式发起内部代号“淮海战役”百日闪购增长计划,宣布拿出 500 亿元补贴用户及商家,仅仅是五六月份的前期补贴就蚕食了超百亿元的分部利润,阿里在外卖补贴的强度和烧钱的粗放程度,比起京东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或许美团、京东此前超预期的季度损失已经为阿里打了预防针,又或许是重新执掌阿里核心战役的蒋凡在业绩会上的进攻表态点燃了市场情绪,总之京东此前没太让市场信服的即时零售与电商的协同故事,在阿里业绩会之后开始被市场广泛接受,连带着昨日京东美股股价也略微抬头,收获 2.24% 的涨幅。更早之前,京东首先发布那份外卖超预期亏损的季度业绩之后,三家股价均应声下跌。

前两天,一直久未露面的前美团高管、现在的京东外卖负责人郭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淘宝加码外卖的时间点比京东晚了两个月,淘宝 APP 里的外卖入口设计,频道页面、营销形式都和京东基本上是一样的。他揶揄道,“这说明,淘宝的外卖团队确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组织。”

这话可以看作是一种褒奖。只是相较于京东,阿里的投入力度更大、决心更强、更舍得花钱。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都开始将即时零售与电商结合看作是阿里巴巴的“历史性机遇”,和 AI 战略并重。

如果说年初阿里巴巴的增长还只是 AI 一条腿走路的话,现在阿里另一条消费的大腿也终于接上了。此前京东在外卖领域率先发起的舆论大战,算是为淘宝闪购的入局发起了一场佯攻。

有道是,江湖本无路,有了腿,就有了路。阿里过去已经陷入增长乏力的电商板块,现在凭借即时零售的加入开始重新收获市场信心。只要大哥阿里的协同故事能讲通,大腿能接上,京东即便小规模的外卖投入也能分到一杯羹。高盛在上个月的外卖研报中表示,如果京东外卖成功维持在 2000 万日均订单的规模,可能会不成比例地受益更多。

南国麻匪张麻子怎么说的,哥!你的腿,就是我的腿!你的腿,就是我的命!

和 AI 并重的“历史性机遇”

回看外卖补贴大战三家的财报电话会,只有阿里对外表露出更多的进攻决心和信念。

美团王兴一季度喊出“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之后,二季度的发言前则是先强调“美团坚决反对行业内卷”,之后才是“我们将竭尽全力捍卫我们的市场地位。”京东许冉从上季度电话会开始就在说外卖是一个长期业务,这季度开始复读补贴不可持续,过度竞争不会产生模式创新。

阿里吴泳铭在电话会的开场发言就先为阿里的创记录投入定了调,“展望未来,阿里巴巴有两个历史性机遇,一是打造以“AI+云”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二是构建一个涵盖购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综合消费平台。”他称,阿里巴巴的战略定位和即时零售业务的雄心决不止于在单一品类中竞争。

整场财报电话会上,面对外卖竞争阿里管理层一句反内卷的话也没提,也从来不提什么非理性竞争、扰乱价格体系之类的话,满满的都是进攻的决心和勇气。

现在一手操盘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蒋凡比过去发言频次更多、信心更足。回答分析师提问之前,他先准备了一连串的数字来强调淘宝闪购的成功:淘宝闪购的日均订单峰值达到 1.2 亿单、8 月份的周日均订单也维持在 8000 万单水平;淘宝闪购月活跃用户达到 3 亿,对比 4 月之前增长 200%;淘宝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数达到 200 万,比 4 月份增长 3 倍。

他总结说,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用户规模和用户心智,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这些都是可预料中的增长,此前也都被市场熟知。分析师们更关心阿里在外卖领域的经营效率和 UE 模型(单均利润),但这些显然不是阿里当前关心的议题。

蒋凡称,不能抛开规模谈效率。过去他们的订单规模只有同行的 1/3、甚至部分省市的份额低于 2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份额差距下,谈论效率没有意义。”他认为,随着短期内物流和补贴效率的提升、用户订单结构的优化,阿里可以在保持当前补贴投入的情况下,UE 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和京东管理层此前的业绩会发言类似,蒋凡也强调不要单独衡量淘宝闪购的盈利能力,强调要将即时零售业务与电商业务的增量收益结合。他称,淘宝闪购拉动淘宝 8 月 DAU 增长 20%。同时,流量的上涨也带动淘宝广告和 CMR 的提升,补贴也可以减少电商市场费用的投入。

这些协同作用暂时没有反映在本季度的财报上。当季,阿里巴巴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了 204.82 亿元至 531.78 亿元,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13.4% 增长至 21.5%。此前,京东二季度的营销开支达到 27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51 亿元;美团二季度的营销开支达到 22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77 亿元。三家公司都在财报中解释,对外卖的补贴拉高了营销费用。

但和京东、美团管理层先后强调反对内卷相比,阿里管理层们在将即时零售拉高到“历史性机遇”这样的高度之后,后续投入规模只会更大。分析师们仍有些疑虑,认为在即时零售烧掉 500 亿相比,把这些钱投在 AI 和云上显然更有作用,而且潜在市场规模也更大。在外卖补贴大战之前,阿里已经宣布了在 AI 领域三年超 3800 亿的巨额投资。

阿里巴巴 CFO 徐宏的回答深度诠释了什么是财大气粗。他先是强调了 AI 和消费都是阿里的历史性机遇,这两面的投资都是阿里战略性的、必须要把握住的机会,投资力度也是历史性的。

但紧接着他说,不管是从能力还是资源角度、不管是从阿里的现金储备还是现金流,都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阿里在这两方面同时进行“饱和式的投入”。换句话说,阿里在即时零售的 500 亿投资并不会影响 AI 战略,他们铁了心要和美团硬刚到底。

阿里的确也有这样的底气。截至二季度末,阿里巴巴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其他理财投资余额为 5856.66 亿元,京东则为 2234 亿元,美团最少为 1711 亿元。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阿里巴巴 25Q2 财报 蒋凡:你可以再去问下 DeepSeek

在这场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补贴战役之中,谁是攻方谁是守方一目了然。

京东是最早发起进攻的一方,此后就成了佯攻。阿里是绝对的进攻主力,且弹药充足。美团在二季度经受了京东的舆论战和补贴战双重打击之后,三季度又要面临淘宝闪购更猛烈的补贴消耗战。

两方夹击之下,过去美团一直精心构建的外卖护城河现在都受到了质疑。二季度还不是战争最激烈的阶段,美团当季的经营利润就只剩下了 2.26 亿元,同比下滑 98%。经调整净利润 14.93 亿元,同比下降 89%。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同比下降 75.6% 至 37 亿元,经营利润率丢了 19.4 个百分点。

仅仅三个月,美团就快把利润打没了。美团 CFO 陈少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考虑到目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他们预计三季度外卖业务和核心本地业务都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

过去几个月来,美团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号都在强调补贴的不可持续,过去几年他们能赢下竞争,这次也不会因为更多的筹码就输掉竞争。

王莆中在那场首次公开访谈中揶揄说,他们统计饿了么累计亏损超过了 1500 亿,今天阿里再投 500 亿,“就好比打德州已经输三把了,再买一把筹码试一试。”王兴在几天前的财报电话会上说,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面对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过去许多年里他们一直在竞争中成长,“可以说是竞争塑造了我们行业领先的地位。”

这可能也是当前市场对于阿里史无前例的外卖补贴最大的疑虑。在这之前,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少有胜仗,口碑半死不活,饿了么节节败退,高德、支付宝、饿了么齐上阵,也没能在本地生活领域占得上风。外界也一度传出阿里计划出售饿了么的市场传言。

就连前几日阿里离职员工元安那份刷屏的离职信中,也着重提及了阿里在口碑、饿了么上的接连失败。元安曾参与口碑的运营,他说以当时的亲身经历判断,就知道口碑必然无法成功,因为他们的手段极其简单粗暴,砸钱搞运营、做数据指标,而不愿意做铺商家、做服务、做产品这些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苦活脏活。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在财报电话会上提问,这已经不是阿里第一次主动进攻外卖市场。2018 年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也花了两三年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于是他去问了 DeepSeek,DeepSeek 回答说“富养的儿子打不过穷养的创业狼”。他好奇阿里这次的进攻战略有什么不同。

分析师的提问或许代表了一部分市场的不解,只是他或许不该去问 DeepSeek,显然通义要比 DeepSeek 更熟悉阿里一些,毕竟是自家的兄弟业务。

蒋凡回答说,“对,我觉得你可以再去问一下 DeepSeek。”(电话录音中传出笑声。)

蒋凡后续聊了几点阿里的优势,比如饿了么基建能力的进步、能够短时间内支撑起 1.2 亿的单量,他们在运力、商户、用户三方面都有优势等等。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即时零售和电商业务的协同故事。他称,不要单独看外卖的业务,而是要去看整个电商业务短期、中期、长期的综合收益。

这也是整场财报电话会阿里管理层一直试图对外传达的观点,他们希望将淘宝建立起一个覆盖购物和日常消费的综合服务平台。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阿里助力京东,携手共进新篇章

淘宝闪购与京东外卖首页

现在,淘宝除了原本的电商业务外,已经接入了饿了么的外卖、盒马的生鲜乃至天猫品牌的线下门店,飞猪的酒旅服务也在淘宝 APP 内开辟了专门入口。甚至此前半死不活的口碑业务也被盘活,外界传出阿里口碑即将上线对标美团拼好饭的特价拼团业务“闪拼”。蒋凡称,预计未来三年淘宝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 1 万亿元的交易增量。

外卖并不是一门好生意。过去美团的业务逻辑是通过高频的外卖交易带动平台酒旅、打车、日杂等其他业务,现在电商平台们试图在电商领域复制这套打法,为此它们都甘愿忍受长时间的亏损和投入。

高盛此前的研报中设想了三种场景,其一是美团、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外卖份额维持在 5.5:3.5:1;其二是阿里在下半年取得进一步成功,行业格局演化为双寡头 4.5:4.5:1;其三是京东加大规模,三方份额维持在 5:3:2 的竞争格局。但无论何种情景,外卖市场都很难再回归到原有的 7.5:2.5 的双寡头格局。

这场战役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大水漫灌之下,各家仍需要进入到激烈的巷战之中。阿里已经对外表露了决心,美团也需要向市场证明自己,京东在放缓补贴后试图加快补足供应链,维持已有市场。外卖之外,三方在线下折扣超市的竞争也在加快之中。

历史上无数旷日持久的战争大多都能决出胜负,但也有许多战役没有胜负可言。外卖或许是其中之一。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ucuo.cn/post/129.html发布于 2025-08-31 14:10:4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