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访客 2025-04-30 15:37:29 6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摘要: “来了,来了!”随着厦门清水宫工作人员提示声落下,游客迅速调整好姿势,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飞机从清水宫屋顶上方掠空而过的...

“来了,来了!”随着厦门清水宫工作人员提示声落下,游客迅速调整好姿势,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飞机从清水宫屋顶上方掠空而过的瞬间。

清水宫坐落于厦门市湖里区殿前三路,位于厦门高崎机场航道正下方,因此被称作“厦门离飞机最近的庙宇”。当清水宫屋脊上的鎏金神兽、飞檐翘角与现代客机在镜头中同框时,传统建筑美学与工业文明符号碰撞出极具视觉张力的画面。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飞机掠过清水宫上空。图/小林子

作为全国航空运输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之一,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因毗邻市中心,其周边区域成为民众观测、拍摄飞机低空起降的热门选择。

近日,随着“到厦门拍飞机”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不少游客将“拍飞机”列为厦门必选行程项目,更有摄影爱好者专程赴厦去拍摄。

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辖区内可拍摄飞机的点位丰富多样,除街道梳理推荐的四五个观测点外,还有大量由网友自主发掘的拍摄点位,满足了不同摄影爱好者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新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计划于2025年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年底通航,这也意味着厦门高崎机场搬迁已进入倒计时,“闽南红瓦遇见钢铁机翼”的魔幻场景也即将成为历史。

“拍飞机”热背后

来自长春的交通摄影爱好者王赫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看到网友自制综艺节目中飞机近距离飞越厦门楼宇的画面后,特意前往厦门开启为期4天的“拍飞机”之旅。

清水宫所在的殿前街道因地处机场跑道尽头外,成为游客最为集中的拍摄区域,大部分的拍摄点位都分布于此。

王赫男提及,行程中三个点位令他印象深刻:其一为高崎地铁站天桥机位,飞机低空掠过,可与桥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同框拍摄,又因公路路牌上“成功大道”路名,增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其二为清水宫,在此可捕捉飞机与闽南特色古建筑同框的画面。他说,清水宫为游客准备了小板凳、热水和充电服务,更有“飞机预报员”在飞机临近时提醒做好拍摄准备。其三为跑道附近,可同时记录飞行中的飞机和疾驰的高铁,展现速度美学的视觉张力。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飞机从“成功大道”标牌上方飞过。摄/王赫男

清水宫也是王耶耶最喜欢的拍摄点位。王耶耶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在厦门旅行时受相关网络内容吸引,前往清水宫拍摄。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5:00—17:00在清水宫拍摄时,平均每5—15分钟有一班飞机经过。他说,尽管拍摄当日气温高、人流量大,但当地社区安排了专人进行引导,并且在附近准备了冰水和帐篷,供拍摄者遮阴避暑。

与特意来厦门“拍飞机”的王赫男和王耶耶不同,林深(业内称“小林子”)是当地“飞友”圈中的一员,见证了这两年厦门“拍飞机”群体的变化。

林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约2年前厦门拍摄飞机活动主要局限于本地“飞友”圈,参与者约三四十人,鲜有游客涉足,而当前热门拍摄点位每次拍摄人数可达一两百人。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厦门湖里区嘉禾路跟成功大道交叉口处,当飞机飞过时,游客摆出各种造型来。摄/小林子

林深表示,“飞友”群体尤为关注特殊机型,如A380客机、全日空航空的海龟涂装飞机等,常有来自上海、广东等地的爱好者为拍摄稀缺机型驻留多日。他还提到,拍摄需密切关注风向变化,偏北风时飞机多从殿前方向进场降落,偏南风时飞机多从翔安大桥方向进场降落。

据殿前街道统计,2024年,清水宫、朝天宫、花屿悦海园、嘉禾路中埔天桥周边绿地等四个最佳打卡点共接待了数十万名来“拍飞机”的市民、游客。

为了接住“拍飞机”这波流量,殿前街道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上专门做了打卡攻略,告诉游客哪里能安全拍摄又出片,还协调有条件的点位提供免费停车、“飞机轨迹预报”等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厦门“拍飞机”热是旅游多元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当前旅游场景已突破传统景区范畴,城市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的组合成为新兴打卡点。此类现象多由市场自发形成,依托短视频平台、摄影论坛等社交媒体实现快速传播,该现象具有偶然性强、社群属性突出、传播迅速等特点,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科学引导并有效利用这波流量,成为文旅发展的新课题。

他认为,城市在规划旅游产品时,可以和户外协会、摄影俱乐部、骑行社群等专业组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以此提升规划团队对细分市场的理解能力。同时,建立基于社交媒体舆情、社群活跃度的旅游趋势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旅游热点。

如何高效利用阶段性流量

作为新兴文旅项目,“拍飞机”衍生的安全与管理问题同样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游客为获取独特拍摄视角,出现攀爬护栏、违规停车、闯入机动车道甚至逆行等危险行为,此类举动不仅威胁个人生命安全,还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构成新挑战。

林深提到,曾有游客在机场附近使用未起飞的无人机拍摄,其设备信号被机场监管部门监测发现,最终由警方介入处置。

林深特别提醒,飞机起降时与一些拍摄点较近,尤其是起飞阶段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气流较强,站在正下方拍摄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拍摄者选择侧面取景,孕妇及儿童应谨慎参与此类活动。

黄璜指出,面对此类新兴旅游现象,传统“规划—供给”的文旅发展模式需向“观察—培育—引导”转型。他强调,对涉及航空安全风险等行为应及时出台禁止性规定,而对合规范围内的摄影打卡活动可采取“先观察、后规范”的策略,避免过度干预抑制文旅创新活力。

黄璜认为,地方政府可以整合交通、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资源,在热门拍摄点位强化交通疏导、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必要时可设置物理隔离装置保障游客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同意新建厦门机场命名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该机场计划2026年具备通航条件。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2024年年底时,曾明确提出,由于航空空域的限制,随着翔安新机场的建成,高崎机场未来将搬迁。

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未来两年将成为厦门“拍飞机”文旅现象的“黄金窗口期”。随着高崎机场搬迁,现有飞机起降观测场景将不复存在。

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这一阶段性流量成为当地文旅发展的一项挑战。

王耶耶表示,高崎机场周边区域还有很多古建筑,他建议可依托高崎机场周边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设计主题拍摄打卡线路,通过设置路标牌等方式,推动飞机元素与传统建筑的文旅融合。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厦门朝天宫“拍飞机”点位。摄/王赫男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

厦门清水宫“拍飞机”点位。摄/王赫男

丁长发指出,相较于鼓浪屿、环岛路等成熟旅游资源,“拍飞机”目前仍属小众旅游项目,其客群主要集中于本地及周边城市年轻群体、摄影爱好者,对厦门文旅产业的直接经济带动有限。

他说,未来随着高崎机场搬迁,“拍飞机”这一网红现象可能将逐渐消退,厦门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成熟的滨海度假产品、特色美食文化与休闲氛围,长远发展应聚焦核心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服务品质提升,将网红打卡点作为辅助传播手段,从而实现从吸引“流量”到留存“流量”的可持续发展。

黄璜指出,针对此类“窗口期”较短的新兴文旅现象,可通过影像资料留存、举办航空摄影展等方式沉淀文化价值,避免资源浪费,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王耶耶、林深为化名)

作者:陈淑莲

编辑:孙晓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