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鹏饮料再度冲击港交所,海外能否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公司面临能否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并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挑战,此次递表反映了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和信心,期待通过海外市场的拓展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外市场竞争激烈,东鹏饮料能否成功实现增长曲线转移仍需观察,摘要字数在合理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
10月9日,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提交H股上市申请。
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冲击港股,自2025年4月3日冲击港股至今,东鹏饮料的招股书已于10月3日自动失效。而作为中国功能饮料的头部企业,东鹏饮料显然对赴港上市志在必得,在招股书失效6天后,便迅速二次递表。
身为市值高达160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东鹏特饮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占据着头部市场地位。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大增63.1%。
2025年的业绩也同步飙升,上半年公司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提升37.22%,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券商预计东鹏2025年全年营收将首次突破200亿元关口。
即便收入高达百亿,但东鹏饮料进军港股的进程,却一波三折。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4月25日—2025年5月9日)显示,要求东鹏饮料补充说明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所涵盖的领域,以及本次发行上市前后是否持续符合外资准入政策要求;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酒的生产和销售,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是否从事白酒的生产及销售;公司及下属公司开发、运营的网站、APP、小程序等产品情况,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个人用户信息,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此次发行境内募投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进展情况。
在如今“A+H”两地上市的风潮下,东鹏饮料冲击港股之路为何充满坎坷?登陆港股市场对于这个饮料巨头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能量饮料”占收入八成
虽然在冲击港股市场过程中遭遇了坎坷,但在A股市场,东鹏饮料的表现一直备受不错。
作为深圳市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东鹏饮料于2003年9月完成国有企业向民营股份制企业改制,并在2021年5月27日于上交所敲钟上市。
在良好的市场表现推动下,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上市两个月时间里,股价就从46.27元的发行价飙升至207元。2024年股价更是实现累计增涨80%。
不过,虽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市场表现,但产品类型单一,一直是东鹏饮料的痛点。
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产品结构单一,公司的营收高度集中于“能量饮料”这一单一品类。东鹏特饮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近3年在公司收入中占比超过八成。2022年至2024年,东鹏特饮收入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6.6%、91.9%、84%。
但也是在能量饮料品类的带动下,该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41.6%,逐步升至2024年的44.1%,到了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44.4%。
对此,东鹏饮料自身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若能量饮料市场出现波动,公司业绩或将面临重大影响。”
不过,随着电解质饮料市场的飞速崛起,东鹏旗下产品“补水啦”的占比也在迅速提升。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补水啦实现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90.1%。
海外市场的机会与挑战
事实上,在登陆A股市场的同时,东鹏饮料就开始了对海外市场的探索。
2021年,东鹏饮料成立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销售体系搭建和海外品牌推广。
随后的2022年,东鹏饮料曾计划以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但到了2024年2月,东鹏饮料表示,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通过对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以及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审视,并充分考虑股东建议,公司与相关中介机构经过深入探讨和谨慎分析后,决定终止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事项。
相较之下,如火如荼的港股市场,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东鹏饮料在公告中表示,赴港上市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不过,想要进入广阔且复杂的海外市场,仍需要漫长的铺垫和努力。目前,东鹏将出海的首站放在了东南亚。
在产品层面,针对东南亚消费者对甜味的喜爱,东鹏饮料推出贴合东南亚本土口味的产品;在渠道方面,东鹏饮料借鉴了国内市场扩张的经验,与东南亚当地经销商、零售商达成合作,入驻了711便利店等销售渠道。
此外,为了支撑全球化扩张,东鹏饮料启动海南生产基地建设。据悉,该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2亿元,可辐射东盟十国。
并且,还计划在印尼新建工厂,计划投资2亿美元,设计产能50万吨/年,聚焦本土功能饮料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底,东鹏饮料的产品出口到了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的海南、昆明生产基地也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出口枢纽。
不过,面对早已在东南亚耕耘数年的红牛、Monster等老对手,东鹏是否能够继续发挥性价比和渠道优势,在配方和包装上贴近市场需求,应对政策和营商环境风险,寻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开拓当地渠道。每一项都是挑战,每一项也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
赴港IPO既体现了东鹏向全球市场突围的野心,也承载了其品牌国际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破解“大单品依赖症”的期待,海外市场虽然无法带来短期的快速增长,却对企业战略有着深远的长期影响。如何在稳固能量饮料基本盘的基础上,在海外市场实现渠道与产品的双向突破,将是东鹏饮料赢得资本市场持续认可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 | 谢璇,编辑 | 房煜)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ucuo.cn/post/2375.html发布于 2025-10-11 14:29:5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