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ken时代,未来资源的新篇章
未来最重要的资源将是Token,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数字化资产,Token具有高效、安全、便捷等特点,能够支持各种交易和互动场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Token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石,推动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文 | 硅基星芒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伴随着核心生产力要素的更迭。
从蒸汽动力时代的煤炭,到现代的电力,再到信息时代的芯片和数据,莫不如此。
要素的革鼎,在潜移默化之间,重塑了整个世界的社会生活结构。
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降临。
与此同时,一个微小的概念,也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驱动世界运转的核心动力,并即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它就是:Token。
01 Token即一切
4年之前,我们曾率市场之先提出“算力即国力”概念。此时此刻,这一逻辑已到了延展更迭之时。
进入AI大模型时代之后,算力、电力、数据以及人类最精华的智力(算法),耦合在一起,统一表达在一个概念之上——Token。
时至今日,Token的涵义已经超越了区块链时代的内涵,它不再从属小众的极客信仰,而是将成为有史以来全球产业经济最具权势的推动力量。
以最普世的语言来表述:作为人工智能生成万物的介质,Token即能源,Token即信息、Token即服务、Token即货币、Token即生产力……Token即一切。
根据国家数据局统计,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s消耗量仅为1千亿;而2025年6月底,这个数字跃升为30万亿,足足300倍。
这样的数据背后,对应着天量的智能芯片、数据中心、科研智慧与研发投入,基本等同于一个的国家综合国力。
而这样的数字,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仍将会持续指数型攀升。
02 AI社会的基石
光说Token有多重要,大家肯定难以理解。
因此,首先得从一般技术维度,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在智能机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它类似于围观的“原子”。
或者说,它是我们与AI交互时使用的“最小语言单元”。
①Token的本质:信息的最小载体。
上一个时代,人与机器对话的载体是代码,中介是程序员。
而我们现在最常用的AI,都是大语言模型(LLMs)。
与它们互动时,已经可以使用人类的语言。
但是,无论是人类输入一个问题,还是AI给出一段回答,这些信息在机器内部仍然不是按照我们日常使用的“字”或“词”的形态来进行处理。
在AI的程序中,存在一个名为“分词器”(Tokenizer)的工具。
它的任务,就是按照特定规则,把信息切分成一个个更小但更标准化的单元。
而这些单元,就是我们所说的Token。
这么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明。
英文中,一个Token既有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单词“Apple”,也有可能是一个单词的一部分“ing”。
中文中,一个Token既有可能是一个字,也有可能是一个词组。
除此之外,标点符号、空格,甚至是图像中的某个像素、音频中的某个音节,都可以被抽象为Token。
如果说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乐高的建筑,Token就是构成建筑的一个个小积木块。
AI处理和理解信息的本质,也就是这些积木块的组合、排列和重构。
②Token如何工作:从人类语言到机器理解
当我们向AI输入一段指令,分词器会迅速将它转换成一串Token序列,如此AI才能理解。
AI模型内部的神经网络接收到这串Token,就可以根据庞大的训练数据集和精心设计的复杂算法,试图理解Token的含义、Token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测整个序列想要表达的意图。
此后,AI再生成一串新的Token,经由分词器,把这串Token序列再还原回人类能够理解的语言或图像。
这种处理机制虽然看起来抽象,但却是目前最合理且最有效率的方法。
AI能够依靠这种机制高效处理海量信息,据此生成具备逻辑和创意的回答。
而Token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AI理解的深度和生成回答的准确性。
③Token的有效性与能耗
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和大模型自2025年初开始迅速发展。
在此之前,大多数人最常用的AI还是GPT-3.5,国内的AI模型智能程度也比较拉跨。
但年初DeepSeek开源模型的发布,AI轨道上的“绿皮车”一下子变成了高铁。
各种模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智能程度不断提升。
截至2025年9月初,中国企业调用大模型日均已超过10万亿Tokens。
如此巨大的消耗量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自然不必多说,但与之相对的,能耗也在不断上升。
还记得我们先前在AI竞技场一文中提到的CO2指标吗?
过去,我们只在乎AI的性能如何。
但事到如今,能源消耗与利用效率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给定的能耗下,如何尽量处理更多的有效Token是各大AI企业的首要目标之一。
这一指标不仅涉及到算力本身,还考虑到了算力转化为实际信息处理能力的效率。
AI行业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变:让AI承载更多价值,更精确地完成任务。
因此,优化Token效率,将成为未来AI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03 最重要的资源
AI时代的来临,使Token已经不再是AI领域内部的一个技术概念。
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社会、经济、生产力等多方面发生深度关联,催生新的商业模式,重塑传统产业格局。
经常使用AI的用户应该会注意到,调用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去官网在线体验,使用官方的服务器与AI交互;
另一种则是调用模型的API,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与模型进行对话。
前者的优势在于几乎没有门槛,而且大部分常用模型都可以免费使用,部分新模型可能会有额度限制;
后者则大多采用计价收费的模式,而AI服务的计价单位,正是Token。
Token作为LLM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着LLM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
由于大部分商业LLM的API都采取按Token计费的方式,无论是输入给模型的提示词(Prompt),还是模型生成的答案,其长度都会直接影响使用成本。
相对的,开发者和企业则需要尽量优化提示词的长度,通过精炼表达以降低使用成本。
而在规模化应用时,尤其是需要处理海量文本数据的场景,Token成本的优化将直接关系到解决方案的商业可行性。
从效率和速度的角度来看:
AI模型处理文本的速度和Token数量是直接相关的,多模态模型也是如此。
更短的Token序列意味着更快的推理速度,这也是各大厂商的实时翻译模型的核心。
反之,处理更多的Token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GPU内存或计算能力)。
在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硬件条件有限的问题时,Token数量就是制约模型处理速度和并发请求数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而多模态模型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图像、音频等非文本信息也能够被转化为Token供模型处理,AI的应用范围得以显著扩大。
从信息密度和质量的角度来看:
上下文窗口即Token限制,决定了模型能够“记住”多少信息。
在处理复杂任务、长篇对话甚至是多个文件的信息处理时,如何有效利
用有限的上下文窗口这一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强调过的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高效、清晰地组织信息,以便在有限的Token预算内,引导模型生成高质量的输出。
这也直接关系到LLM在代码生成、数据分析、邮件撰写等多个应用领域的生产力提升。
04 未来已来
AI时代,Token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核心,人类对它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或许,有人会疑惑,将Token定义为一种“资源”是否恰当?
毕竟,它的本质只是信息的最小单位。
而真正的稀缺资源,似乎还是更应归结于算力和数据等因素。
然而,Token作为AI理解和生成内容的“积木”,它直接决定了算力的利用效率、信息的传递成本和模型的性能边界。
它是连接算力与价值的桥梁,也是信息经济时代的一种特殊的“虚拟资源”。
对Token的优化和高效利用,能够最大化有限算力的产出、降低信息处理的门槛,最终影响整个AI行业。
未来,Token的重要性一定会是只增不减。
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优化的对象,更是社会、经济、道德和法律层面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说是未来,实则未来已来。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ucuo.cn/post/472.html发布于 2025-09-05 14:21:1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