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五大城市群确立全新发展格局,3+2引领未来增长之路
中国五大城市群确定了新的发展格局,呈现出“3+2”的新模式,以引领国家的发展,这五大城市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城市群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聚集,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一新格局预示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最重要的五大城市群定了 3+2新格局引领发展!抱团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首要任务。文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并增强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这标志着我国将形成“3+2+N”的城市群新格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与两大国内增长极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主力。成渝“第四极”和长江中游“第五极”是否降级?五个城市群谁将挑起大梁?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擘画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构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虽然都是“国家级”,但发展模式、成熟程度和战略定位不同。这些城市群被划分为三个层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位于第一档,属于“优化提升”之列;山东半岛、粤闽浙、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位于第二档,属于“发展壮大”之列;哈长、辽中南、滇中、黔中、天山北坡等9个城市群则位于第三档,属于“培育发展”之列。
从规划定位来看,成渝和长江中游一开始就获得较高的战略能级,规格超出其他城市群。因此,民间一度以城市群“五极”相称,将成渝和长江中游分别视为城市群第四极和第五极。新一轮城市竞争开始后,五大城市群被点名,并不令人意外。
最新顶层设计文件中,五大城市群仍然被着重点名,凸显其全国重要性,但战略能级并不对等。只有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被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成渝和长江中游则着眼于国内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所谓“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规模大、实力强、发展成熟,还在于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
放眼全球,能称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只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英伦城市群等少数几个。这些城市群拥有一个或多个“世界城市”,形成地理边界消失、行政边界模糊、经济产业连成一片的“全球城市区域”。这种形态在粤港澳大湾区尤为明显,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该城市群坐拥香港、广州、深圳三大世界城市,形成了跃居全球第一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随着跨海大桥、跨城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大湾区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产业园、交通圈和生活圈。
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它们处于全球网络的核心节点,在国家乃至地区经济中举足轻重,代表国家参与科技竞争和产业博弈。无论经济实力还是产业竞争力,三大城市群都处于金字塔尖,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40%以上,是大国经济的主战场和主引擎。面向未来,无论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还是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中心都集中于三大城市群。
在最高一级的“区域重大战略”中,只有三大城市群和长江、黄河两大战略位列其中。可见,世界级城市群有且只有三个,既是战略定位的体现,也是发展实力的见证,更是大国博弈的期许。
成渝双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着眼的是全国影响力,以引领区域发展为定位。“第四极”、“第五极”更多是民间说法,并未见诸高层级的官方规划或顶层文件。成渝“第四极”主要来自于交通和战略定位,全方位的“经济发展第四极”则是追求目标。根据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四极,这是在国家规划层面首次获得“第四极”的官方背书,尽管只是交通第四极,但也成了地位提升的标志。
随后出台的成渝双圈规划进一步明确“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意味着成渝从“西部增长极”升级为“带动全国的重要增长极”。当然,无论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财政自给率,抑或科技创新水平、国际影响力,成渝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仍有较大差距。但如果真要评选中国城市群或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成渝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一个。
相比之下,长江中游作为“第五极”更多停留于概念层面,地方不乏雄心,但离成为现实仍有距离。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等中部六大省会发起倡议,共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共同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毫无疑问,无论是地缘格局、交通优势、政策能级还是战略定位,中部不乏成为交通“第五极”的底气。然而,这里的第五极恐怕仅限于地理或交通层面。
中部地区庞大且分散,难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全方位的“第五极”。中部地区坐拥长江中游、中原、山西中部3个城市群,而安徽又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即使是实力最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地跨三省,武汉、长沙、南昌无不以强省会为追求。谁都无法作为核心龙头存在,经济实力也不具备碾压优势,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升。
即使如此,成渝和长江中游对于大国经济而言,一个关乎西部大开发,一个关乎中部崛起,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不必拘泥于规划名义上的第四极、第五极,能担当并成为事实上的第四极、第五极才是关键。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ucuo.cn/post/668.html发布于 2025-09-09 15:10: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