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放宽年龄限制,打破35岁门槛引热议
多地放宽对“35岁门槛”的年龄限制,引发社会关注,此举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将向年龄较大的劳动者开放,打破了以往对中年人才的限制,这一改革举措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此举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年龄歧视问题的重视,为各年龄段的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这一趋势有望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为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多地松绑“35岁门槛” 年龄限制放宽引发关注!国庆中秋双节刚过,就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今年研三的林琳就开始进入秋招的节奏。她积极投递简历,准备笔试环节,整理个人简历并梳理以往实习和研究经历。她的目标是进入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如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或与传播、公共事务相关的岗位。不过,林琳坦言考公考编才是她的主要方向。根据多个省份发布的计划,2025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时间为10月25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大学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综合能力、职业发展方向和兴趣来确定就业目标,而不是盲目跟风。许多毕业生盯着考公考编,但从概率上看,一些人反复多年都无法考上,甚至影响到其他就业选择。因此,每个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为客观的职业规划。
今年秋招的一个新特点是各地频频进行“跨省揽才”。例如,广东的“百万英才汇南粤”秋招活动在北京、上海、辽宁、广西等多地举行。另一个特点是,一些地方明确将提高考编的年龄上限,这可能意味着考编竞争会更加激烈。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复称,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绵阳市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年龄条件已放宽至38周岁及以上。
目前多场秋季大型招聘会已经开始。9月28日,湖北省人社厅、省国资委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举办2025年“才聚荆楚・共建支点”秋季大型招聘会,吸引了多所高校逾2万名毕业生到场选岗求职。同在9月底举行的“职引未来——宁夏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覆盖了多个行业,累计发布就业岗位4000余个。
多位高校毕业生对秋招的期待各不相同。林琳希望找到既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又能积累稳定经验的工作,短期内不会特别强调高薪,更看重职业成长空间和稳定性。她倾向于回到家乡发展,因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家庭支持和人脉资源也有利于未来的职业规划。
车辆工程专业读研的王斌则希望去大城市工作,目标是进入学校工作,如果企业有合适的岗位也不错。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何君想找一份自己擅长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愿意留在家乡发展。
熊丙奇指出,大学生返乡就业还是留在大城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有些大学生觉得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返乡就业也需要考察当地的整体环境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从招聘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更强调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经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HR表示,企业今年在招聘规模和薪资预算上都有一定紧缩,因此会看重毕业生是否有实习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此外,高校毕业生的自我驱动力和抗压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
林琳也在关注招聘平台上的机会,感觉最大的挑战是岗位数量相对有限,尤其是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岗位竞争激烈。熊丙奇指出,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各不相同,一些单位更强调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即求职者是否有能力胜任。关键不仅在于简历上写了多少段实习经历,而是通过实习锻炼出真正的能力,大学生需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与秋招同步进行的是考公和考编的准备。根据安排,10月25日是多省份事业单位联考的时间。此后,从11月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将是国考和各地省考的时间段。林琳表示,她目前重点聚焦四川省考,还打算参加明年四川事业编考试。今年因为不想分心,暂时不打算参加事业编考试,但会在秋招中积极尝试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去笔试和面试。她会优先考公,同时以企业求职作为补充,形成双重准备。
今年下半年考编的一个特点是,不少地方进一步放宽了年龄限制。例如,四川绵阳、眉山和遂宁等地将事业单位的招聘年龄放宽到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上海也在部分领域放宽了年龄上限,报考条件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熊丙奇表示,之前考公考编设置了35岁的年龄门槛,这几年一直呼吁放宽考公考编的年龄,一些地方也开始做探索和尝试,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ucuo.cn/post/2348.html发布于 2025-10-10 15:08: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